知识产权案高额赔偿给行业敲响警钟
Jun 24, 2024
经过六年的官司,吉利对威马汽车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终于落下帷幕。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吉利与威马汽车因大量员工“跳船”而引发的侵犯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的上诉案。法院认定其为有组织、有计划、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角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和资源,最终判决威马汽车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约6.4亿元。这一金额创下了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赔偿金额的新纪录。
目前,威马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经审计,威马汽车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但债务高达203.67亿元。因此,吉利获得6.4亿元赔偿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对于吉利来说,打赢这场历时6年、耗资超过1300万元的诉讼,更多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原创技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多次提到原创技术和自主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李书福表示,“今天的中国缺少的不是造车企业,而是创新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原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技术企业、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以及具有原创能力的车企。”
在笔者看来,吉利诉威马汽车案具有象征意义。这不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纠纷,也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科技创新保护的高度重视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吉利的胜利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汽车行业乃至各行业的抄袭抄袭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同时提振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另一方面,该案在司法裁判上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为后续相关案件的审理提供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该案在承担制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迟延履行拒绝履行等非金钱履约义务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履行停止侵权的义务及其支付标准。
此前,汽车行业不乏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尤其是涉及抄袭或“借鉴”汽车外观设计的案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而且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现有法律无法完全覆盖新的知识产权。财产问题。吉利与威马汽车的诉讼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第一次诉讼到最终判决,历时长达6年。同样,自2021年开始的宁德时代与中航锂电之间的“专利战”至今仍未结束。
此外,在以往的很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即使原告胜诉,被告需要支付的赔偿金额也相对较低,一般只有几万、几十万元,少则几十、几百元。几百万元已经算高价了。在近日举行的行业闭门会议上,某外企中国区高管提到,该公司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评估损失达数千万元,但即使胜诉,对方也面临类似问题。只需要赔偿几十万元,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知识产权保护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创新,关键是提高违法成本、消除违法行为的冒险心理。威马汽车获得的巨额赔偿无疑是行业的典范。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一审判决威马汽车赔偿吉利经济损失500万元及合理维权费用200万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适用实行双倍惩罚性赔偿,威马汽车赔偿金额大幅增加至6.4亿元。当然,这也与威马汽车最初大规模从吉利挖角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为获得的相关技术申请专利有关。
如今,自主创新日益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不具备自身创新能力,仅靠抄袭和“借鉴”的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比如,因知名品牌车型“山寨”外观而出名的众泰,最终被市场抛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和人才。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汽车领域,知识产权涉及技术创新、设计、品牌等各个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业“内卷化”加剧、人才流动频繁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笔者认为,吉利诉威马汽车案的最终判决,将促使更多企业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产业迈向高端化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在执法环节仍需进一步加强。吉利诉威马汽车的最终判决是一个进步,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笔者希望未来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提高公众和企业的认知。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模仿、消化、再创新的萌芽期,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自主创新,中国车企才能赢得尊重、创造价值、走向世界。
专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业务,围绕汽车全产业链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汽车服务平台,涵盖海外贸易、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海外进出口业务、物流运输业务。我们以新模式打造国内外客户、资金、车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
我们的优势包括:
联系信息:
网站: www.auto-ae.com
电子邮件: ae@americenergy.com
电话:13521210668
微信:13521210668
地址:中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开发区凤尾路298号